工信部即将发布机床行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
近期发布的《机床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》显示,目前我国机床行业两化融合工作已经处于综合集成阶段,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也面临着行业标准滞后、制造环节短板等一些问题。在评估报告发布的同时,北一数控机床等多家典型企业受到表彰。
目前关于两化融合的评估结果并不显示各企业排名,但据国家工信部官员透露,这一行业内“约定”的方式未来将有所改变。出现这一改变的契机,则是不久后即将出台的《工业企业“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”评估规范》。
两化融合缺行业标准
在10月2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国家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共同主办的“2011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——暨机床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发布会”上,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介绍了此次评估工作的背景、过程和结果。
记者获悉,此次调研涉及71家机床企业,以大中型企业为主。调查结果显示,由于机床行业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早,目前总体处于综合集成阶段(共分为基础建设、单向应用、综合集成、协同创新四个阶段),亿元以上规模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差距较小,行业两化融合就绪度、贡献度水平相对较高。
“虽然成熟度不是很高,但两化融合在机床行业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。”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宋晓刚也指出了眼下存在的不足与建议,比如“有的龙头企业装备水平很高,但大部分企业在制造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仍有不足”,“信息孤岛效应仍然存在,协同集成应该加强”等。
他特别提到了行业标准的缺失,“这是今后两化融合的症结所在”。据介绍,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,机床行业更是缺乏适用的两化融合标准,机床企业即便制定了统一的信息化规划,但在单项系统应用过程中,往往采用不同的建模标准和业务流程,使得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、衔接和协同集成困难重重。
工信部推评估工作
在这次评估中,秦川、汉川、武重、济南二机床、北一数控机床等企业不分排名受到表彰。对此,国家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徐愈司长解释道:“两年来组织了17个行业开展评估,但大家有一个约定,就是不做排名,不公布评估的排名结果,一方面考虑到在研究制订评估规范的过程中有逐步成熟的过程,另一方面,也避免在认识没有统一情况下起到相反作用。”
徐愈透露,《工业企业“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”评估规范》即将正式发布。10月20日,该文件已经在工信部网站进行公示。这意味着,以往不排名的“约定”很快将会被打破。
在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方面,工信部下一步要建立推广实施的组织体系,成立专家指导组,指导地方、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应用评估规范制定和完善本地区、本行业的评估细则,开展评估实施的培训工作,争取在两年内实现对主要产业领域的全面评估覆盖。
此外,工信部还将进一步研究建立能够体现两化深度融合本质要求、具有区域间可比性的综合指标体系,为衡量各地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依据。
“在评估规范成熟的前提下,我们将有一个依据规范进行评估的排行和结果发布,对企业老总来说,他可能更关注这个,(比如)机床行业排名出来后,老总首先可能坐不住,这是有独特效果的。”徐愈表示,排名的目的是引导企业进行比学赶超,工信部支持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规范发布对企业评估的结果。
对于即将出台的评估规划,也有行业人士担心地表示,希望这个积极推动“两化融合”的工具仅是企业自愿决定是否采用的标准,而不要变成准入门槛,增加企业负担。
- 农业部修订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药物残留检测范围
- 中国出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
- 陆地开矿出口仪表可免出口税
- 海外冰箱能效规范频出
- 国务院下发2012年节能减排预案
- 欧洲要对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使用新的检验方法
- 陕西省出飓风磁场临时性测风塔治理方法
- 2600多万中国环科院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获批
- 20多个行业恩尼克思进出口规划初稿已成
- 环保部草拟正气氛品质检测规范
- 台湾通报“真空包装卫生规范”和“真空包装食品标签法规”修订案
- 中国财政拨款130多亿元支持科技专项
- 浙原环保局长受审庇护仪器公司牟利
- 工信部:明年工业增速或减缓1-2个百分点
- 云南兽残检测项目投资1200多万元
- 质检总局发布超90%食品检测合格安全
- 《差压式气密检漏仪》国家标准公布实施
- 国务院部署未来五年节能减排任务
- 生物医药“十二五”规划即将出台
- 20万元实验仪器被3万元销赃